调查显示 2007年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发展
2007-03-01 16:57 性质:转载 作者:李斌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升降平台网(www.chinalift.com.cn)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编者按】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其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他们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标准依次...
【编者按】
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其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他们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标准依次为行业运营经验、企业信誉、网络覆盖性、较低的价格、拥有战略性的资产、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信息系统、战略匹配度......
【正文】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日前预计,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
在这份名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中,专家指出,我国物流业将出现如下七大趋势:大宗商品专业物流继续成为发展重点;注重和谐社会建立,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适应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物流格局进一步发生改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物流园区发展面临优化调整;规范物流市场发展,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物流基础工作建设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物流学科构建与完善迫在眉睫。
目前,由于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到重视并且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59.7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区域物流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培育专业物流市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科院报告指出: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报告显示,从外包业务的构成上看,目前多数生产流通企业往往愿意将其仓储业务或运输业务实行外包。其中,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上,其次是市内配送;而商业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然后是干线运输。而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生产制造型企业实行销售物流业务外包的比例相对于其他环节来讲比较高,而原材料供应物流往往是实行自理或由其供应商承担,实行外包的比例很低。
据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意愿寻求新的物流企业,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有将自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愿望。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可观的,处于逐步上升的时期,但是也说明物流业务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关系正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
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其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他们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标准依次为行业运营经验、企业信誉、网络覆盖性、较低的价格、拥有战略性的资产、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信息系统、战略匹配度。
在服务项目上,除了传统的物流服务如干线运输、仓储等业务外,市内配送服务、物流系统再设计、代结货款需求等业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以物流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科院报告指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 物流园区建设掀起热潮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透露,“十五”期间,中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9.7%,比“九五”时期加快4.2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包括规划、在建以及运营在内的物流园区有20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占24%,在建的物流园区占32%,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占44%。
调查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占到26%的比例,南部沿海经济区占到18%的比例,北部沿海经济区占到14%的比例,东北经济区占到10%的比例,黄河中游经济区占到10%的比例,西南经济区占到8%的比例,长江中游经济区占到8%的比例,西北经济区占到6%的比例。
在经济发达和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比较迅速,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多,已经投入运营的比例高。例如,在北京、天津、山东、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几个省市,物流园区的建设数量占到全国的55%;而实际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数量则占到全国的57%。而在经济不发达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缓慢,但呈现出追赶的趋势。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约65%的物流园区占地面积集中在0.1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之间。在现阶段,中国各级政府在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参与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而且参与部分投资推动和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园区。
中科院报告指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然面临体制性的制约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的限制、政策的模糊性和高素质人员缺乏,是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在华国际物流企业所面临的3个主要问题。
这份题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不同利益主体的原因,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报告显示,政府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运输管理体制上,中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
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物流组织布局分散,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多种运输方式不协调,线路与节点不配套和各种设施之间不衔接的矛盾较为突出。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
其次,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