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突破扮靓中国物流业
2006-01-26 09:25 性质:转载 作者:航运在线
免责声明:升降平台网(www.chinalift.com.cn)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物流业已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物流已不再是讲台上的演说,而是一种伟大的实践,这种实践,以不可阻挡之势横...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物流业已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物流已不再是讲台上的演说,而是一种伟大的实践,这种实践,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中国大地。虽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物流业发展的极大差异,但不管东西南北,都在理性、务实、快速地发展着。
自2001年以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每年年头岁尾都要举办以“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专家论坛,成为了解中国物流行业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11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将中国物流业近几年的发展概括为十个方面突破。
●党和政府成为第一推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把“物流”列入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正在着手制定。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符合发展节约型社会的趋势。物流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世界如此,中国也如此。
●国家建立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还是按照行业分设部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相互制约、难以协调等问题。同时也由于部门利益所在,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和物流资源整合的难度。
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等13个部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成。2005年5月10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首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2日,由国务院批准召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全国物流发展工作会议,共商中国物流业发展大计。
●物流企业成为新的企业形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去年3月24日发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明确:“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从这时开始,物流企业有了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定义,并成为中国企业大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
按照这一国家标准,中国的物流企业分为运输型、仓储型与综合服务型三类,并按评估指标,分成从1A至5A五个等级。这使中国物流企业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与规范化的管理。
●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竞争格局(全面解禁的物流行业)
我国履行入世承诺,2005年12月涉及物流服务的领域全面放开,跨国物流巨头大举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企业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物流企业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在竞争与合作中加速成长,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统计列入国家统计
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并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具体运作。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的正式建立。2005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基本情况的通报》,中国从此有了一个最权威的物流统计,并与国际接轨。
●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全面启动(物流人才平台)
在教育部支持下,全国已有160个本科院校设立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有400多个专科学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并成立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劳动部等部委支持下,全国物流师、注册采购师的培训全面展开。已有三万多人参与培训,缓解了物流人才的短缺状况。
●物流行业设立科技奖
2002年,科技部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这是物流与采购行业唯一的行业奖,也确立了物流与采购行业在科学技术界的地位。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有大量的科技含量与科技潜力,必须大力挖掘。这从每年评审的奖项可以明显的证明这一点。
●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我国物流业推出第二批A级物流企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由全国标委会及发改委等8个部委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物流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
●物流舆论声势之大前所未有
2005年9月1日,《现代物流报》诞生。与20多种物流杂志,众多物流网站以及即将正式开播的数字频道“东方物流”,以及许多报纸的物流专版,形成了全国物流宣传网络,加上《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年度报告,形成了在中国大地上的物流舆论声势,之大之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民族物流品牌初具规模
据初步统计,国内物流主营业务超亿元的企业已有近百家,超10亿元的有60多家。在我国物流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民族物流品牌初具规模,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如中远、中外运、中海运、中储、中邮、招商局物流等等。通过5-10年的努力,中国将形成自己的“物流航母”,并走向国际。